主選單
本攝影機架設地為「小油坑遊客服務站」,由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。播放畫面依序為小油坑停車場、小油坑公車站候車亭與小油坑遊客服務站前廣場。。
【小油坑】
小油坑為一處後火山活動地質景觀區,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,由陽金公路的小觀音站右轉可達觀景步道,海拔約805公尺,以「後火山作用」所形成之噴氣孔、硫磺結晶、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。除了小油坑本身,在這裡的眺望平台還可遠眺竹子山、大屯山、七星山與小觀音山等火山錐體,以及金山海岸、停車場等。喜歡觀察植物的遊客,還可以用十幾分鐘的時間,一遊附近的箭竹林步道,觀察箭竹林、芒草原和火山植物。 想爬七星山的遊客,可以由小油坑停車場旁邊的登山口開始攀爬,約一個多小時可登頂,海拔1,120公尺,是台北市的最高峰。下山則可由東峰經七星公園、夢幻湖至冷水坑,鳥瞰紗帽山及台北市區,也可以下到苗圃、遊客中心和第二停車場,再到陽明山260公車總站。
地址:臺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69號
【陽明山國家公園】
陽明山國家公園位在臺灣北端,成立於1985年,面積11,338公頃,全區向來以特有的火山地形地貌著稱,以大屯山火山群為主,園內火山口、硫磺噴氣口、地熱及溫泉等景觀齊備,是個火山地形保持十分完整的國家公園。
陽明山國家公園因受緯度及海拔之影響,氣候分屬亞熱帶氣候區與暖溫帶氣候區,且季風型氣候極為明顯,因此季節性資源、景緻富有變化,小而包容多樣, 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特色。初春時,色彩絢麗的杜鵑及楓香嫩綠的新芽,將陽明山裝扮得繽紛亮麗、生氣盎然;夏季,霧雨初晴後,擎天崗的草原彷彿瀰漫著一股青草的芳香;秋季來臨之際,大屯山、七星山至擎天崗一帶的芒草隨風搖曳,並綻放紅色花穗,交織成一幅盛名遠播的「大屯秋色」;歲末寒冬時,因受東北季風影響,山區經常寒風細雨紛飛、雲霧繚繞,別有一番詩意。
有別於其它國家公園的不只有火山地形、季風氣候,陽明山國家公園由於緊鄰人口稠密的臺北市,這片山清水秀的園地,也扮演起「都會國家公園」的重要角色。
園內目前設立了3個生態保護區,分別為夢幻湖、磺嘴山及鹿角坑,著力於棲地物種的保護與復育,除彌足珍貴的特殊地形生態之外,本園更擔起調節北臺灣都會人的休閒重任,園內古徑步道沿途風景優美、瀑布小湖清新可人,每年到了初春花季,滿山的杜鵑在雲霧繚繞中顯出一種奇幻的美感,為都市客編織出綺麗的遊憩樂園,這也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每年吸引千萬遊客的美麗秘方。
資料來源:臺灣國家公園、陽明山國家公園、臺灣國家公園
春趣櫻花之美
陽明山原名「草山」,其時泛指大屯山、七星山、紗帽山所圍繞的山谷地區。清光緒20年,「草山莊」隸屬淡水廳芝蘭堡,日據時期屬臺北縣、臺北市。臺灣光復後,於民國38年成立「草山管理局」,民國39年,因應地方人士建議,為紀念明代哲學大家王陽明,改名「陽明山管理局」。民國57年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時,本區部份劃入臺北市北投區,「陽明山」一名仍沿用至今。 早期硫磺是製造火藥的主要原料,因此,硫磺礦產甚豐的陽明山區發展史乃併隨硫磺的開採而展開。據記載,明時,商人即以瑪瑙、手鐲等物品和本區原住民換取硫磺。清康熙年間,探險家郁永河曾渡海來臺採訪硫磺產地,足跡達北投行義路、陽投公路紗帽橋間之大磺嘴硫氣孔區;康熙以至同治,因恐民間私製火藥,曾下令嚴禁私採,甚至定期燒山,對私採者課以重刑,直至光緒年間,劉銘傳上奏,硫磺開採改為官辦,才再度開禁。 採硫開禁後,七星山一帶成為主要產硫中心,漢人亦因此逐漸北移,進而開發大屯山山腳及其周圍。除此,客家人、福建泉、漳二州人民先後進入本區,闢茶園、種蔬果,農業活動因此興盛。 日據時代,日人在此廣植黑松、相思樹、楓香等,並開闢溫泉,興建公共溫泉浴室,為本區初現觀光資源利用之始。今日,陽明山區的傳統農業活動已趨沒落,代之而起的是極具產業觀光功能的花卉栽培等精緻農業。
秋瑟恬靜之美
資料來源:陽明山國家公園
火山活動
北臺灣的火山活動是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在歐亞大陸板塊的下方,隱沒的板塊在高熱的地函處熔融後噴發、堆積形成,因此,火山活動也意味著板塊運動和地貌型塑的過程。這個區域的火山活動持續了兩百多萬年,共形成了20幾座火山,大約在20萬年前紗帽山出現後,噴發活動才停止下來,目前的火山地景都是後火山活動的遺跡,包括錐狀、鐘狀的火山體、火山口、火口湖、堰塞湖、溫泉以及硫磺噴氣孔等等。
園區內最高峰七星山(標高1,120公尺)是一座典型的錐狀火山,由火山噴發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交互堆疊形成;鐘狀火山的代表則是紗帽山,是由較黏稠的熔岩流以緩慢的速度堆疊形成。至於順著斷層裂隙湧出的地熱溫泉,是本區的地質特色,主要分布在大磺嘴、大油坑、小油坑、馬槽等地區。
火山地熱奇景 (徐簡麟攝) 硫磺噴氣孔 (戴進元攝)
地形地質
陽明山國家公園的海拔落差不像山岳型國家公園那樣巨大,高度多介於800公尺到1,200公尺之間,但地勢起伏依然劇烈,山脈、溪谷、湖泊、瀑布、平頂、盆地等各種地形交雜,呈現豐富的景觀變化。本區的溪流主要依著山勢呈放射狀向四方流瀉,溪流陡峭、短急,瀑布、峽谷特別多,較著名的瀑布有絹絲瀑布、大屯瀑布、楓林瀑布等。由於火山噴發作用,火山岩塊大量堆積在沉積岩上,主要火山地質以安山岩為主。
植物動物
本區受到火山岩塊化學性質及降水影響,土壤呈現強酸性,而受到強烈東北季風與微地形氣候影響,則導致氣溫顯著偏低,植被分布有北降的現象。這些因素都讓這裡的植物組成不同於其他同緯度地區,一些分布在中海拔的種類,在區內普遍可見,例如昆欄樹、臺灣馬醉木等,植群帶可分為亞熱帶季風雨林、暖溫帶常綠闊葉林及山脊矮草原。
杜鵑茶花園 (彭小軒攝) 臺灣龍膽 (陳志明攝)
植物方面,維管束植物共有1,360種,其中又以夢幻湖的臺灣水韭最負盛名,它是臺灣特有的水生蕨類,其他代表性植物如鐘萼木、臺灣掌葉槭、八角蓮、臺灣金線蓮、紅星杜鵑、四照花等等,都是特有或罕見種類。本區蝴蝶有168種,北臺灣最富盛名的賞蝶花廊就在大屯山, 每年5到8月是觀賞蝴蝶的季節,以鳳蝶科、斑蝶科以及蛺蝶科為主。區內鳥類有122種,由於可及性高,容易觀賞, 而成為北部地區重要的賞鳥據點。
五色鳥 (呂理昌攝) 臺北樹蛙 (陳育賢攝)
資料來源:臺灣國家公園
夏季賞蝶之旅
每年的五月上旬到七月初的盛夏中,園區內會有數量龐大的青斑蝶與小青斑蝶族群出現,牠們會在晴朗無風的清晨,不約而同的由各地往大屯山區集中,並輕緩的沿著澤蘭花叢飛飛停停,慢慢地向山頂上飛去。有時短短一、兩百公尺路段的澤蘭花上,往往聚集了數以千計的青斑蝶類,構成了群蝶戲花海的壯觀場面。最佳觀賞時機為上午天氣晴朗而無風時,通常過了正午後,蝴蝶就會漸漸散去。 夏季的陽明山,除了滿山翩翩起舞的蝴蝶外,種類繁多的各種鳴蟲也是重要主角,除了振耳欲聾的蟬鳴聲外,還有螽斯、蜥蟀等鳴蟲低迴的鳴聲,共同譜出熱情的樂章。
紅紋鳳蝶 (李茂鐘攝) 端紅粉蝶 (張正雄攝)
春季花鄉之旅
提到春季的陽明山,大家聯想到的多半是陽明公園喧鬧的花季,雖然有許多盛開的山櫻及杜鵑,卻不敵滿園的人潮及車潮。然而,只要離開陽明公園,來到國家公園的步道,欣欣向榮的各種原生植物帶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景況。春季的陽明山有許多頗具特色的植物,大家耳熟能詳的山櫻花妝點滿山的嫩紅;與園藝種不同的金毛杜鵑,是園區內最常見的原生種杜鵑,花色較為深紅,葉片則佈滿金黃色的絨毛,具有保護作用。華八仙,具有白色的無性花萼片,常被人誤認為花瓣,其實她真正的花是位於白色花萼之間一叢叢不起眼的黃色小花。您可以靠近她聞聞看,味道十分特殊。此外您或許會看到紅楠吐露出新芽,而包覆著嫩芽的鱗片則呈紅色,狀似豬腳,十分可愛。
山櫻花 杜鵑茶花園 (彭小軒攝)
【步道探訪】
大屯山系
》大屯主峰-連峰步道
》中正山步道
》二子坪步道(無障礙)
》面天山步道
》菜公坑山步道
七星山系
》七星主峰-東峰步道
》夢幻湖步道
》紗帽山步道
擎天崗系
》涓絲瀑布步道
》金包里大路(魚路古道)
》擎天崗環形步道
》頂山石梯嶺步道
》坪頂古圳步道
》冷擎步道
【陽明山公園區】
陽明山公園舊稱草山公園。公園分前山、後山公園,前山公園,多小橋流水、亭閣假山,呈現一派古樸自然的景像。後山公園佔地廣闊,如若隱若現的小隱潭、噴水池、大花鐘、展現臺、光復樓是著名據點。
》七星公園步道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,假如要選擇一條陰涼的步道,既能走在森林裡,又可享受登高山,俯瞰山下的環境,那麼就非七星公園步道莫屬了。 這條步道原本是傳統登七星山的石階小徑,在日治時期就有登山小徑。目前的登山口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服務中心左側邊,一路上除了鋪有完整的石階,在重要的位置,還設立了人文味濃厚的解說牌,逐一介紹步道旁森林的特殊性。
》竹子湖 竹子湖位於大屯山、七星山與小觀音山間的美麗山谷。原是火山噴發岩漿造成的「堰塞湖」,經過歲月的洗禮和地形的演變之後,如今的竹子湖已滄海換桑田,被開墾成一畦畦整齊繁茂的花卉或蔬菜。 竹子湖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農產專業區,也是攀登大屯山的登山囗之一。目前區內闢有4公里長的環山道路,兼具運銷與觀光兩大功能通往大屯山麓的山徑平坦陰涼,行走其間還可眺望七星山、紗帽山和北投等地風光,實為一理想的遊憩路線。
【擎天崗區】
擎天崗草原特別景觀區簡稱擎天崗,又名太陽谷,俗名大嶺峙。日治時代(民國23年),日本人即有設置大嶺峙牧場(包括今擎天崗、冷水坑、七股山)的計劃,據說類地毯草最早便是日本人種植的。臺灣光復後,政府於民國41年依據原大嶺峙牧場的規劃,在擎天崗、冷水坑一帶設置了陽明山牧場,並由當時的陽明山管理局、士林鎮公所、北投鎮公所、陽明山農會、士林農會及北投農會等六個單位共同經營。
臺北市改制為院轄市後,牧場由臺北市農會經營。但是,目前在擎天崗附近看到的牛隻,並不屬於臺北市農會,而是北投、士林,金山等地四十餘戶農民所寄養的。此項寄養工作,是為協助農閒時的牛隻照顧。每年4月至11月牧場開放經營,12月至歷年3月則不開放。
此區多崗巒為內雙溪之源頭,地扼金山、萬里、平等里、山仔后、陽明山、磺嘴山、頂山、五指山步道交通之要衝,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,尤其是區內的竹篙山更是俯視大臺北地區之最佳地點,此點更可藉由魚路古道、砲管道及挑磺道之重現,驗證擎天崗地理位置之重要。
擁有視野遼闊的擎天崗草原,是陽明山國家公園最受歡迎的踏青處。坡頂及山谷底部地勢平坦,屬類地毯草原,一眼望去連綿的草原似綠地毯般覆蓋滿地,滿眼青翠,令人心曠神怡。從山仔后菁山路菁山苗圃附近右行即為涓絲瀑布步道登山口(第31號登山口),沿步道上行至涓絲瀑布時,宛若薄紗傾瀉而下的水幕,通過涓絲瀑布,便可直達擎天崗。沿著擎天崗環形步道連接至魚路古道(第32號登山口),沿途風景秀麗,如詩如畫。擎天崗附近遊憩據點,有:
》擎天崗草原 擎天崗為竹篙山之熔岩向北噴溢所形成的熔岩階地,由於地勢平坦,日治時代曾植草設立大嶺牧場,放牧牛隻,目前草原主要由類地毯草及假柃木等組成,為遊客最佳踏青去處。
》魚路古道 魚路古道為先民在蓽路藍縷所開闢的一條從金山經擎天崗(嶺頭)至士林芝山岩的越嶺捷徑,以便挑送魚貨等必需品,當我們踏在先人的足跡上應緬懷先民開荒拓土的精神。
》涓絲瀑布 高約二十公尺,美如其名,細柔飄逸,由於剛好位於菁山(山豬湖)至擎天崗之步道中間,為一般遊客最理想的休息處,附近空氣飄散大量之分多精與陰離子,遊客在此可恢復體力與精神後再繼續前行。
》嶺山、石梯嶺登山步道 由擎天崗通往汐止、萬里、內雙溪、內湖等地區的交通孔道,為登山最喜愛的登山路線之一。從擎天崗至中點風櫃口行程約二小時,故非腳健之遊客勿輕易嘗試。
【冷水坑】
冷水坑位於七星山東麓,介於擎天崗與夢幻湖之間,為山仔后通往擎天崗草原必經之地。因溫泉溫度只有40℃左右,遠低於其他地區可達90℃以上的溫泉,故稱〝冷水坑〞。
全區屬於窪地地形,原是昔日七星山和七股山的熔岩流堰塞而成之湖泊,後因湖水外流乾涸,湖底露出而成今日之景觀。在窪地之北側有一火山爆裂口,目前已不再活動,火口周緣由噴出之碎屑堆積而成,是七星山區形態保存較完整的爆裂火口,今為內雙溪最上游發源地。
冷水坑是本省唯一的沉澱硫磺礦床,區內的沼澤池底會噴出硫磺瓦斯。因游離的硫磺微粒,致使沼澤水色混濁,經緩緩沉澱後,在池底形成土狀礦層,磺土呈白黃或淡灰色,含硫成分約20~40﹪,就是我們俗稱的「牛奶池」。
》冷水坑溫泉池 冷水坑溫泉由七星山東麓的岩隙中自然湧出,泉水來源為地下水間接傳導加熱而成,溫度約40℃,屬低溫中性碳酸氫鹽溫泉,現有溫泉池兩座及泡腳池一座,可供遊客浸泡體驗。*本溫泉池全天二十四小時開放,分男女浴池,請遵守浴室禮儀。
》絹絲瀑布 絹絲瀑布為內雙溪之上游源流,瀑布落差約14公尺,瀑身細長,宛如絹絲下垂,下方岩石因鐵鎂礦物氧化而呈紅褐色,配合山谷溪流及茂密森林,形成此處終年蔭涼可人。
》夢幻湖生態保護區 夢幻湖在七星山東南麓,高約860公尺,成因迄今仍未明確,可能是火口湖,也可能是噴氣孔造成的凹地積水而成或是火山間窪地。湖中生長一種稀有的水生蕨類--臺灣水韭,是世界上水韭生長緯度很低的地區。此種植物極為稀有,已被列為國寶級的天然植物。為了保護這種國寶級的水生蕨類,乃將夢幻湖列為生態保護區。
》大屯自然公園 大屯地區主要包括大屯自然公園、菜公坑山、蝴蝶花廊、二子坪、賞鳥步道、大屯山 等地區。 大屯自然公園位於大屯山的西北方山腰,101甲縣道(百拉卡公路)旁,海拔高度約800公尺,以植生復舊所形成之自然公園、暖溫帶闊葉林和火山錐體最具特色。遊客來到這裡,除了可以藉由許多小型植物解說牌認識自然公園裡的各種杜鵑、山櫻、吉野櫻、楓香、紅楠、筆筒樹...等花木之外,還可欣賞水池風光,並遠眺大屯山小、觀音山和菜公坑山。 春夏之間,更可觀賞到許多蝴蝶和鳥類在花間飛舞採蜜、求偶或育雛,尤其是列為保育類動物的臺灣藍鵲,更是這裡的常客。此外,還可步行到北側不遠的菜公坑山頂看奇特的「 反經石 」,或經由東側的蝴蝶花廊往南走到二子坪,欣賞水池風光、蝴蝶、蜻蛉與面天山、二子山等火山錐體,更往南行,可爬上有導航板的面天山頂及向天池,然後下山經興福寮到淡水或北投。 另一種行程的安排是駕車或步行至大屯山頂遠眺臺北盆地、七星山、竹子湖、紗帽山、大屯南峰、西峰、面天山與觀音山。在半山腰還可眺望小觀音山和菜公坑山,天氣好的黃昏,更可欣賞到著名且魄麗的「大屯夕照」。 最後,往西可到于右任墓園憑弔先賢(曾任監察院長),並欣賞三芝一帶的海岸與田園景觀,再由北新莊下山到淡水或竹圍。
【小油坑區】
小油坑為一處火山爆裂口,位於七星山的西北麓陽金公路旁,海拔約805公尺。在大屯山與七星山之間的竹子湖,原來是一處火山堰塞湖,後來湖水切穿湖盆下緣流失,之後再經先民墾植,才逐漸形成現在的梯田風貌。此處岩石被溫泉水長期侵蝕所致變得異常鬆軟,久而久之崩坍下陷形成峭壁。來到可鑑賞美麗的硫磺結晶,聽見噴氣孔雄厚的爆裂聲,親身體驗後火山活動的萬種風情。
由公路旁的小觀音站右轉可達觀景步道,以「後火山作用」所形成之噴氣孔、硫磺結晶、溫泉及壯觀的崩塌地形最具特色。除了小油坑本身,在這裡的眺望平臺還可遠眺竹子山、大屯山、七星山與小觀音山等火山錐體,以及金山海岸、停車場等。喜歡觀察植物的遊客,還可用一遊附近的箭竹林步道,觀察箭竹林、芒草原和火山植物。
由小油坑停車場旁邊的登山口開始攀爬,約一個多小時便可登頂,海拔1120公尺,是臺北市的最高峰。下山則可由東峰經七星公園、夢幻湖至冷水坑,鳥瞰紗帽山及臺北市區,也可以下到苗圃、遊客中心和第二停車場,再到陽明山260公車總站。
》如何到陽明山國家公園? 》園區地圖
出發點
大眾交通工具
自行開車
捷運站
捷運臺北火車站
搭乘淡水信義線到士林站(1號出口附近)、捷運劍潭站(1號出口左側)搭乘紅5路線公車或小15路線公車到陽明山國家公園。
台北車站->中山北路一段->中山北路五段->福林路->復興橋->仰德大道->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(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之20號)。
捷運劍潭站
於捷運劍潭站(1號出口左側)可搭乘紅5路線公車、小15路線公車到陽明山國家公園。(小15路線公車行駛方向為冷水坑、擎天崗,不經過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)。
士林->復興橋->仰德大道->陽金公路->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(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之20號)
捷運北投站
於捷運北投站,或於捷運新北投站附近之北投公園公車站(光明路上)、新北投公車站(泉源路上)等地點搭乘230路線公車或小9路線公車到陽明山國家公園。
北投->新北投->泉源路->龍鳳谷遊客服務站->鼎筆橋->紗帽路->陽金公路->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(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之20號)
火車站
臺北火車站
機場
桃園國際機場
桃園機場第1航廈及第2航廈皆有國道客運開往臺北火車站。遊客可先搭乘客運抵達臺北火車站後,參考上述由臺北火車站到陽明山國家公園之交通路線。
桃園國際機場(桃園縣大園鄉航站南路9號)->國道二號->機場系統交流道改走國道一號北上->重慶北路(台北)交流道下->重慶北路四段->百齡橋->中正路->復興橋->仰德大道->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(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之20號)。
松山機場
於松山機場搭乘捷運文湖線至劍南路站,並搭乘681路線公車到陽明山國家公園。
松山機場->敦化北路->民權東路三段->民權東路一段->中山北路三段->中山北路五段->福林路->復興橋->仰德大道->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(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之20號)。
港口
基隆港
於基隆火車站搭乘火車至臺北火車站,並參考上述由臺北火車站到陽明山國家公園之交通路線。
基隆港(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一號)->國道一號->重慶北路(台北)交流道下->重慶北路四段->百齡橋->中正路->復興橋->仰德大道->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(台北市北投區竹子湖路1之20號)。
其他
淡水、三芝、石門、萬里等地區
搭乘捷運由捷運淡水站至捷運劍潭站,並參考上述由捷運劍潭站到陽明山國家公園之交通路線。